今晚,我新买的几株花苗到了。
刚吃完晚饭,我就迫不及待地怂恿李大宝陪我去快递点拿花。这次买的是带金色花苞的菊花,和带深粉色花苞的月季。月季还分了三个品种,渐变紫色的玛姬婶婶、粉红圆苞的羽毛、和多色绚烂的詹森。
买的时候,商家就说好了会给我寄带花苞的苗,这就意味着我很快就可以看到开花了,不用再苦等一个花季,实在让人欢喜。
我在欢呼雀跃中拆开了包装细心的三角快递纸箱,小心翼翼的剪开花苗的层层保暖包装,第一层是厚实的布毯,第二层是缠绕着好几圈的保鲜膜,第三层是黑色的环保型培育塑料盆,第四层是原土,最后才是珍贵的花苗。
我的花苗从全国各处寄来,迎着严寒和忽如其来的超冷空气,在路上劳碌奔波了足足3天3夜,不见阳光,没有宽厚土壤,只怀着那小小的几枝叶子和花苞,坚强地来到我的身边。
我小心翼翼地把那自远方而来的半开的菊花花苞凑到脸旁,把冻得冰冰的鼻子蹭过去尽情地吸允着花朵的香气。这时,刚好一阵微风吹来,阳台上的兰花、百合、吊兰的叶子,随风摇曳,真是又绿又美又香。
在冬天里种花苗,还是比较冒险的。因为与明媚的春天相比,冬天里的阳光实在有些弱而不足,加之寒冷的气候,以及势疾的狂风,都会使花苗的健康成长,变得困难重重。但我实在是太想早日见到菊花和缤纷的月季了,就忍不住还是买了几株花苗。
既然在这“非常时刻”迎来了我的“新朋友”,那我可要好好呵护它们。我先分盆,然后一铲子一铲子地反复翻土,把因为天冷干燥导致结块的土壤掘松,方便花苗们安然入住。然后把花苗连同原土一起,分别栽进去各个提前预备好的花盆里。栽好之后,再大肆浇水,直浇透到多余的水从盆底孔处漏出。最后,还要在土面上盖上一层布毯,再盖上一层保鲜膜,掩盖严实,保暖,不让苗儿给夜晚的冷气冻着。
第一轮工作完成了,我反复检查着看是否还有遗漏的细节。其他的都还好,就是带着深粉色花苞的玛姬婶婶看着有些娇弱,它的枝干细而柔,甚至还有几片嫩叶不知因何原因枯皱了,真担心它熬不过这冬天的夜晚。
于是,我又请来李大宝帮忙,单独给这株玛姬婶婶用保鲜膜搭了个简易的温室棚。我们先用平时存起来的一次性筷子在花苗周围绕圈插上,充当受力柱和围墙,然后用保鲜膜绕着筷子圈和花盆底座,来回两次紧紧包上,再换个方向,继续把棚顶处包上,包得完全没有入风口之后,最后用牙签扎些供花苗透气呼吸的小孔。
我一边弄着这温室棚,一边深深地吸气,贪婪地吮闻着玛姬婶婶的深粉色花苞散发出来的清新香气。这天然的花香,就是和人工制作的香水的香味不一样。无论多贵的香水,闻多了总会腻烦以致厌弃。可是这天然花香,却是让人难以轻易舍弃的珍品,真是越闻越爱。
安顿好花苗,我回到屋里去。一抬头,看到桌上花瓶里昨天刚插上的洋牡丹,粉红色橘*色的花瓣层层叠叠,枝条错落有致,在光影下煞是好看。我忍不住也凑上去闻了闻,期待会闻到特别的花香。但是,这花虽然开得好看,却没有香味,一点也没有。
这时,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。为什么有的花开了却没有香味?
我跑去问我们家的“小百科”李大宝,他也摇头说不知。于是我就借助百度,最后终于从百度知道和知乎上,找到了可供我参考、帮助我解惑的答案。
原来,花的香气来自花中的油细胞,它们能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。当这些芳香油在空气中扩散后,在嗅觉的帮助下,我们就会领略到舒服的缕缕香气了。
不过,并非所有的香花都有油细胞的。它们只含有一种名叫“配糖体”的物质。配糖体不是芳香油。可是配糖体在分解的过程中,也能散发喜欢幽幽香味。花儿分泌芳香油和分解配糖体的能力是不同的,这就是有的花香浓烈、有的花香清淡的原因。
一般来说,白花和淡*花的香气最浓,其次是紫花、*花、浅蓝花的香味最淡。但白芍药就不如紫玫瑰香。因为花香的浓淡又与花的品种有关。有些花在阳光照耀下香味更浓,有些花在阴雨天或晚上才发出强烈的香气。为什么有如此差别呢?一句话,它们都是为了传种接代的需要,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。
其实,花开不是因为要给人欣赏,花香也不是因为要让人舒适的。不少人以为是花都香气四溢的吧?其实并非如此。
在20多万种的开花植物中,能散发香味的花竟只占一小部分,据统计,在自然界里,将近80%的花并不香,小部分的花还有臭味。像所有的风媒花就没有香味,如小麦花、水稻花、玉米的花、高梁的花等。还有不少色彩比较鲜艳的花也没有香气,如西洋杜鹃、君子兰、大多数山茶花、茶梅、木槿花等。
因此,花开时是否有花香,这是由花上的基因决定的。由于各种花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,所以导致了性状的不同,这才有了现在的各种各样的花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